1981年5月7日,第五届全国政协常委、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军事组副组长杜聿明病逝于协和医院,享年七十七岁。
作为久经沙场的名将,杜聿明年过古稀已经算十分高寿了,要不是在淮海战役中被俘,他绝对活不到1981年,这一点曾任蒋军第十二兵团中将司令的黄维十分清楚,他在《我在功德林的改造生活》中写道:“杜聿明、康泽、文强,以及杜建时、范汉杰、徐远举这些人,都先后患有严重的结核病或其他严重的疾病,他们都和我一样,得到了及时有效的治疗。假如我仍旧在旧军队里,得了病就得离职回家。我黄某人的家底并不算厚,经济力量毕竟有限,即使典当一空,恐怕也未必能支付得起医治十年的那一笔数量可观的医疗费用。”
黄维家底不厚,杜聿明也不富裕,他的儿子就是因为交不起学费而含恨主动辞世的。黄维身患五种结核,杜聿明的情况更糟,脊椎结核已经导致他身体变形,是战犯管理所给他定制了石膏模型,他才能安然入睡,真不知道他从1945年10月到1949年1月,当东北保安司令长官、东北“剿总”副总司令兼冀热辽边区司令官和徐州“剿总”副总司令兼前进指挥部主任的那三年多是怎么熬过来的。
展开剩余83%杜聿明逃出了东北战场,却没能从淮海逃脱,我们细看相关将领的回忆录,就会发现他原本至少有三次机会逃出淮海战场,但因为不同的原因,他最后还是放弃了。
杜聿明在《淮海战役始末》(发布于全国政协《文史资料选辑》第二十一辑)中回忆,他第一次逃跑的机会,出现在黄百韬兵团被全歼、黄维兵团被包围且解救无望的“徐州大撤退”期间。
1948年12月3日,杜聿明带着邱清泉李弥孙元良三个兵团和自己的指挥部,在一片混乱中逃往永城方向——虽然逃的很狼狈,但解放军尚未合围,也没有构筑好阻击防线,所以只要杜聿明闷头一路跑下去,就有可能逃出生天。
永城已然在望,杜聿明刚松了一口气,蒋介石的手令就在上午十点从天上掉了下来——老蒋当年越级指挥,除了打电话发电报,还喜欢空投亲笔信。
杜聿明收到的亲笔信,就是一条绊马索:“据空军报告,濉溪口之敌大部向永城流窜,弟部本日仍向永城前进,如此行动,坐视黄兵团消灭,我们将要亡国灭种,望弟迅速令各兵团停止向永城前进,转向濉溪口攻击前进,协同由蚌埠北进之李延年兵团南北夹攻,以解黄维兵团之围……(本文黑体字均出自杜聿明回忆文章)”
即使不懂军事的人,也知道当时的黄维已经没救了,这一点杜聿明十分清楚,而且也知道自己仓促转向,必然引起大混乱,不但救不了黄维,自己身边这两个兵团也跑不掉了。
杜聿明原本是想以“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为理由,假装没收到老蒋手令,先逃到永城再说,但是犹豫再三,他还是决定放弃这次逃生的机会:“当即用电话将蒋介石信中要旨通知各兵团,令部队就地停止,各司令官到指挥部商讨决策。”
杜聿明有时候不够果断,什么事都喜欢召集兵团司令们开会商议。逃跑的机会稍纵即逝,每一个小时甚至每一分钟都关系到数十万大军的生死,而杜聿明的手下们慢悠悠赶到杜聿明的指挥部,却开始了无休止的争吵:第十三兵团李弥本人没来,他的副司令官陈冰支持杜聿明的想法,按原定计划撤退,亲自参加会议的第二兵团司令邱清泉则对陈冰破口大骂,坚持要按老蒋的意图打向双堆集,吓得第十六兵团司令孙元良不敢吭声。
杜聿明一见大家吵个没完,根本不把他放在眼里,只好拿出老蒋的亲笔信,硬着头皮支持了邱清泉:“指挥部及第二兵团司令部在孟集,该兵团应于明日展开在青龙集东西地区向濉溪口方向攻击前进。右翼与第十六兵团、左翼与第十三兵团连接。”
争吵了大半天,等三个兵团司令开始调动部队转向的时候,已经是午夜十二点了,在这十四个小时里,解放军已经追了上来:右翼已到达薛家湖,左翼已到大回村附近,对杜聿明主力形成合围之势,并将熊笑三第五军的第四十五师包围于青龙集东北香山庙附近。
眼见即将全军陷入重围,杜聿明和邱清泉都麻了爪儿,赶紧向老蒋发电报求救,老蒋的电报于四日凌晨发来了:“无粮弹可投,着迅速督率各兵团向濉溪口攻击前进。”
不给补充粮弹,却让部队接着打,连一向对老蒋死忠的邱清泉也忍不住破口大骂,杜聿明迭电哀求,老蒋才回电说六日可以给他们空投——老蒋可能不知道两天时间对杜聿明集团来说意味着什么。
内无粮草,天上也不掉弹药,一向骄横的邱清泉也不再坚持打下去,而是跟李弥一起支持了孙元良的逃跑建议:“我们攻击进展迟缓,掩护阵地又处处被突破,再战下去前途不乐观,现在突围尚有可为。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目前只有请主任当机立断,才可以拯救大军。”
三个兵团拧成一股绳往永城方向突围,这就是杜聿明第二次逃生的机会,但转瞬之间,这个机会就被老蒋拍灭了:“在这期间,我曾于七日前后打电报向蒋介石建议从西安、武汉等地抽调大军,过了一天,蒋复电说:‘现无兵可增,望弟不要再幻想增兵。应迅速督率各兵团攻击前进,以解黄兵团之围。’刘峙也曾乘飞机亲到陈官庄上空说:‘委员长命令:请你赶快指挥邱、李两兵团攻击前进,以解黄兵团之围。’”
也不知道老蒋和刘峙咋想的,眼看杜聿明这三个兵团马上就要被包饺子了,他们居然还念念不忘即将完蛋的黄维兵团。
杜聿明就这样在打还是逃之间足足犹豫了十天,也挨揍了十天,直到黄维兵团被全歼,老蒋和刘峙才电令杜聿明指挥邱李两兵团打开一个缺口开始逃命,但一切为时已晚——这命令要是早来十天,杜聿明或许还能逃掉,眼见得各路解放军重重包围上来,并且已经构筑了坚固防线,杜聿明想跑也跑不掉了。
杜聿明在陈官庄陷入重围,空投的粮食杯水车薪,还不够士兵每天吃一顿稀饭,大家都饿得走不动了,老蒋再让他们突围,那无异于痴人说梦,但杜聿明却并不是没有机会逃走:“蒋介石来电说:‘听说吾弟身体有病,如果属实,日内派机接弟回京医疗。’邱清泉说是他打的电报,力劝我回京。我说:‘抛下数十万将士只身逃走,绝不忍心。’”
当时蒋军虽然陷入重围,但空中优势还没有失去,杜聿明的参谋长舒适存就是坐飞机到南京“汇报”一去不回,这才避免了被俘。
老蒋的飞机来了,杜聿明却不敢走——飞机是来了,却没有带来老蒋的亲笔信,如果杜聿明厚着脸皮上飞机,估计老蒋也拿他没办法,但是杜聿明心思缜密,直到只来飞机不下手令,老蒋就是做做样子,并不是真想接杜聿明出去。
老蒋的将领们一向报喜不报忧,老蒋也经常高估自己的能力,总是认为“优势在我”,所以派飞机接杜聿明,也不过是他收买人心鼓舞士气的一种手段而已,如果杜聿明真拖着病体上了飞机,会不会被一脚踹下来也很难说。
不管怎么说,杜聿明没有上飞机,也就放弃了第三次逃生的机会,这也给读者诸君留下了有趣的问题:如果杜聿明不执行老蒋的命令,把握住前两次机会,能不能带着一些部队逃出去?如果杜聿明真在没有老蒋手令的情况下上了飞机,回到南京后,老蒋会如何处置他?
发布于:内蒙古自治区天成配资-股票推荐配资-南京股票配资公司-网上股票配资公司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