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
丨本文由小陈茶事原创
丨首发于头条号:小陈茶事
丨作者:村姑陈
《1》
周末闺蜜茶聚,小雅兴奋地捧出珍藏的白牡丹。
“这可是我的宝贝,一直舍不得喝呢!”
撕开包装袋的瞬间,期待中的花香没来,一股混杂着陈皮、桂皮,甚至隐约还有海鲜干货的怪异气味先冲了出来。
干茶色泽灰暗,早失了翠绿鲜活。
硬着头皮冲泡,汤色浑浊发黄,入口更是寡淡无奇,只剩一丝若有若无的闷熟气。
“这…这味道怎么跟我家那罐受潮的普洱有点像?” 另一位姐妹阿琳疑惑道。
图片
小雅尴尬地指向客厅博古架——那罐白牡丹,赫然和半包陈皮、几颗八角、还有一袋开封的虾皮干,挤在一个开放式藤编篮里。
“哎呀,我就随手放那儿了,方便拿嘛!” 小雅讪笑。
不知看到这篇文章的各位,是否有跟小雅一样的“洒脱派”。
随手将白茶放在客厅,本想着图个泡茶时的方便,没想到却毁了一份好茶。
家庭存茶也是十分有讲究的,一旦好茶碰到错误的存法,那么就算是神仙也难救!
以下六种常见却致命的家庭存茶误区,快看看你中招了吗?
图片
《2》
存茶错误方法一:把茶叶混着存放。
一些茶友为了节省空间或图方便,将不同种类、不同香气特征、甚至已开封和未开封的茶叶,统统塞进同一个罐子、抽屉或收纳盒里。
由于茶叶拥有疏松多孔的结构,所以它的吸附能力极强。
不同茶叶的香气分子会互相渗透、混杂。
最终结果是:所有茶叶都失去本真,变成一股说不清道不明的“四不像”怪味。
图片
如果收纳环境本身有其他气味源,比如干货香料、药品、烟草等,这些异味分子同样会被茶叶强力吸附,造成更严重的串味污染。
正确做法应该是严格分类,独立包装。
不同种类、不同批次、香气差异大的茶叶,必须分开存放。
并且每一份茶叶,尤其是已经开封的,都应使用自身密封性良好的容器独立封装好。
在密封好的基础上,也尽量避免将香气差异极大的茶叶容器紧挨着放在同一个密闭小空间内,最好能分开放置。
图片
《3》
存茶错误方法二:开封后忘记及时密封。
有些茶友将新茶开封,取出一泡品尝后,会抱着“反正很快还要喝”的想法,就随意将茶叶袋口折一下,或用普通夹子、皮筋松松一扎,甚至敞着口放在桌上、茶席边,过几天甚至几小时才想起来密封。
殊不知茶叶中那些迷人的、也是最易挥发的芳香物质在接触空气的瞬间就开始加速逃逸。
袋口敞开或密封不严,无异于为香气分子打开了“高速公路”,短短几小时,高扬的花香、果香、毫香就可能损失大半,变得沉闷。
图片
正确做法应该是即刻密封,分秒必争!
取茶后,第一时间将包装袋内空气尽量挤出,使用牢固可靠的密封夹夹紧袋口,或利用包装自带的高质量密封条封口。
值得注意的是,务必反复按压确保密封条严丝合缝。
对于消耗较慢或大包装的茶叶,建议提前用小规格的马口铁罐分装出近期饮用量,大包装则严格密封。
每次只打开一小份,减少大包装反复开启接触空气的机会。
图片
《4》
存茶错误方法三:频繁开箱取茶。
不少茶友会心心念念着珍藏的“宝贝”茶,隔三差五就打开外层纸箱、甚至层层包装,只为拿出来“看看成色”、“闻闻香气变化”、拍个照,或者仅仅是为了心理满足感,并且每次开箱时间还不短。
殊不知每一次的开箱都会让大量的空气涌入,瞬间提高包装内的氧气浓度,剧烈加速氧化反应,破坏茶叶内含物质,消耗其“生命力”。
尤其在潮湿天气或环境中开箱,大量潮湿空气涌入,极易被干燥茶叶吸收。
开箱时间越长,吸潮越严重。
图片
并且在开箱的瞬间,光线直射茶叶,会引发光氧化、光降解的反应。
所以非必要,不开箱!
可以设定一个较长的开箱间隔,如半年、一年或更久,或仅在特定需要时开箱。
如果必须开箱,务必选择晴朗、干燥、洁净的环境,提前准备好所需工具,开箱后动作迅速地取完所需茶叶或完成操作后,立即按照原样严格密封还原,最大限度缩短茶叶暴露时间。
最后可以在包装外标注好茶叶信息,比如品类、年份、数量和开箱计划,避免因遗忘而频繁开箱查看。
图片
《5》
存茶错误方法四:把冰箱当“保险箱”。
一些茶友认为冰箱低温能“保鲜”,防止茶叶变质。
于是便不管三七二十一,不管茶叶是否密封,都一股脑地将茶叶直接放入冰箱冷藏室,甚至冷冻室。
让它常与生鲜食品、剩饭剩菜为邻。
茶叶极强的吸附性会疯狂吸收这些异味,导致严重串味,失去茶叶本身的香味。
对于绿茶这种需要保鲜的茶可以短期放冰箱里存放。
图片
但是划重点!必须绝对密封!
需要使用高质量、无异味的密封袋挤出所有空气后严格密封。
可再套一个密封袋或放入密封性极好的小茶罐,比如马口铁罐。
如有条件,最好使用独立的小冰箱存放茶叶,绝不要与食物混放。
即使放冰箱,也建议在1-2个月内喝完。
其他茶类不建议放入冰箱,常温、避光、密封、干燥、无异味的环境才是它们的归宿。
图片
《6》
存茶错误方法五:把白茶存放在客厅。
一些茶友会将心爱的茶叶罐当作装饰品,陈列在客厅敞开的博古架、电视柜、窗台边、茶几上。
认为这里“显眼”、“方便”、“有格调”。
但客厅是家庭活动中心,也是各种异味的聚集地。
饭菜油烟、零食味道、香水、香薰、烟草烟雾、宠物气味······
图片
开放式摆放的茶叶罐长期暴露在此环境中,其表面会吸附大量杂味。
一旦开罐取茶,这些异味极易侵入,更别提那些本身密封不佳的罐子了。
并且长期暴露在开放的空间,十分容易落灰尘,也容易被意外泼洒液体或碰撞损坏。
应该为茶叶选择一个专门的、安静的、避光的、温湿度相对稳定的储物空间。
存放的位置必须远离窗户、阳台等光源。
务必远离厨房、餐厅、卫生间、宠物活动区等异味和湿气源头。
图片
《7》
存茶错误方法六:把白茶存放在地下室或车库。
很多茶友认为地下室、车库、储藏间“阴凉”、“安静”、“不占地方”,是存放整箱茶叶的“理想”之地。
但地下室、半地下室、车库通常通风不良,湿度极高,尤其在南方的梅雨季、回南天。
即使你的密封工作做的很好,但长期处于高湿环境下,水汽仍可能缓慢渗透包装材料,尤其纸箱,或是在开箱取茶时大量涌入。
茶叶的含水量飙升也意味着霉变必然发生。
图片
吸湿后的茶叶为霉菌提供了完美的温床,霉变一旦发生,茶叶就彻底报废,且可能产生强致癌物,有严重的健康风险。
所以任何茶叶,无论包装如何,都不应存放在地下室、车库、半地下储藏间等潮湿、通风不良、有异味隐患的空间。
选择家中干燥、通风良好的房间存放茶叶,离地面越高越好,比如二楼、三楼,相对湿度通常较低。
如果存放茶叶的房间在潮湿季节湿度偏高,务必使用除湿机或开启空调的除湿模式。
图片
《8》
存茶如养玉,给它一个避光、密封、干燥、无异味、少打扰的小窝,它才能在时光里安然沉淀,报你以醇香。
那些客厅的显摆、地下室的深藏、冰箱的冰冷、混放的随意……
看似“存放”,实则是温柔的谋杀。
家庭存茶,非为炫藏,而在守护。
避开这六大存放误区,方不负枝头那一抹绿色与杯中流淌的岁月清欢。
原创不易,如果您觉得这篇文章对您有帮助,请帮忙点个赞。
关注【小陈茶事】,了解更多白茶,岩茶的知识!
小陈茶事村姑陈,专栏写手,茶行业原创新媒体“小陈茶事”主笔,已出版白茶专著《白茶品鉴手记》,2016年-2020年已经累计撰写超过4000多篇原创文章。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天成配资-股票推荐配资-南京股票配资公司-网上股票配资公司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